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历史也从来不仅仅只有狼烟烽火;这里的人没有忘记崇文重教这件有诗意的事儿。鳌洲岛(又称“金鳌岛”)大概就是这座城市最具诗意的地方,那里云集了过去的县学、书院、私塾以及鳌头山上传奇的萍乡中学,是当地的文脉关锁,寄托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详情】
阿乙偏偏在2002年的那一张麻将桌上走了神。他三心二意地摸着手上的一饼和两桶,推算出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漫长一生,就要被自己虚度殆尽。他像极了一只劳而无获的困兽,坐在夕阳地下,望着远处的大山,因为不能闯出领地而陷入愁思。那一年,26岁。年轻的警察艾国柱,正紧锣密鼓地策划一场忠于自己、忠于热血的出逃。【详情】
“候鸟”音乐人周云蓬,终于在初冬时节来到了南方。每一年,周云蓬都会在大地挑一个角落,然后在她最好的时节,准确无误地出现在那里。【详情】
在浒湾粗粝的石阶里,剥落的墙壁上,他发现了“金溪古书”生动的文明细节,出版《浒湾书坊版刻图录》、《浒湾版刻绣像精粹》等著作。通过“金溪古书”重新开启了一个打开江西文化的方式。【详情】
每个人有一段生逢灿烂的日子,所谓的怀旧,是对于过去岁月的致敬。1975,不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年份的代号,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对于过去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详情】
她们均来自战火年代的文工团,她们的青春被硝烟裹挟而来。一个来自于北部辽东半岛,一个来自湖南长沙;一个演员,一个作曲家;《芳华》里有她们的影子和青春,但她们都说,她们的年华比《芳华》更真实、更温情,甚至更残酷。【详情】
由现代科学技术所演绎所出来的“魔幻现实”,正在颠覆固有认知,人工智能,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战车,正在瓦解原来的社会和生产关系,一切可以“被大数据化”的形式极大可能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详情】
“藏之名山”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传统,三千年来的藏书史话,绵延悠长。在支系庞杂的藏书体系里,庐山因为与历代名流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进而使得这里的藏书有了另一番色泽。【详情】
那个遥远的日子,或许是一个湿漉漉的雨天,山色之间夹杂着南方特有的潮润之气;他们的双脚还沾有远方未干的泥土,没有“永和九年”的曲水流觞。那么在意仪式感的朱熹,不知道会不会让长老去撞响鹅湖寺的禅钟。【详情】
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春节又将来临,由春节衍生出来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春节,这个曾经寄托着许多中国人梦想的节日,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淡的年味已经让春节更多地演变成一个停留在国人集体意识里的概念,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符号。【详情】
随着海昏侯考古、万寿宫街区建设等热点文化事件的进行,文化艺术在今年两会中也成为了焦点。本期《文化·大家》以全新的视角,首次独家集中报道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美术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的部分提案、建议和发言。【详情】
公元675年九月初九;洪州赣江河畔举行的一场午宴,注定青史留名。那天是重阳节,唐时的24节气中,“重阳”尤其重视,并从这一时期开始,“重阳”被正式纳入传统节日。从宫廷到民间,游园、祭祖、赏菊者众多。西北长安一派欢腾。【详情】
江西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是清初一个享誉全国的书画团体,以清初画家罗牧(宁都人)为代表,对后世产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期《文化·大家》以“江西画派”代表性人物罗牧为视角,寻脉一个江西绘画史上一个重要团体的前世今生。【详情】
作为江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艺术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来自江西省26台剧目在南昌集中展演,其中采茶戏6台、赣剧、歌舞类、话剧各4台、山歌剧2台、京剧、儿童剧、杂技剧、黄梅戏,木偶剧各1台。【详情】
“80后写作”,在当下已是一个被分化的概念。十年前,它以标签化的形式诠释了一代人的姿态和趣味。曾经你认为它代表着“叛逆”的话语刀锋,在时空的不仁中陡然钝锈。在“十年”这个时间轴上,我们不去回应“写作能否给你带来自由?”的时代老问题,而是试图在新传播媒介的背景之下,去发现新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详情】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中国历史上,文人雅集留下的东西,往往能名垂千秋。比如“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序》;初唐上元二年,在滕王阁楼上的一次“约饭”。南宋淳熙二年,长期处于交锋的两大学术流派代表人物,因学术观点的分歧,竟然约在上饶铅山的一座寺庙里,当面对决,直接要“干”起来。【详情】
电影作为一门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它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据了解,当时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一个大咖啡馆地下室。用一种儿童电影镜放映了《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出港的船》、《拆墙》等十余部短片,每部仅有一分钟左右。【详情】
省庄,是一个小村落的名字,位于南昌大学后街边上。过去的多年,这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落,因为靠近大学城,一度成为了高校蚁族腹地。小吃摊、甜品店、廉价的KTV、各种小旅馆、台球室,满满当当地塞在后街边上的省庄里。【详情】
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喜欢用“锦”来做形容,在器物上,它所折射出来的既是心性、眼界、风度或者情怀。你如果了解王鲁湘,就会发现,他与瓷器的关系,就像窑火一样的热烈,王鲁湘的陶瓷之缘,正是一场正在进行的锦物之遇。【详情】
姜国芳是一位低调的画家。作为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他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为人的含蓄安静显得有些不成正比,在油画创作的近三十年中,他的艺术创作走向了另一座高峰。【详情】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关于书房的梦。书房,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更是一个想象之地。方寸之间,既是创作之地,更是灵魂的休憩之所。本期《文化大家》我们关注几位赣籍作家,从他们的书房故事,来解读一个作家的创作历程和生活方式。【详情】
艺术家白明游走于世界各地。近年来,这个东方男人和他的瓷器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熟知。近段时间,他在美国Haystack讲学、做瓷、茶语相间,是陶艺、是当代、是生活方式。【详情】
民歌,是时代的印记,是一种文化的乡愁。 遥想那个诗意浪漫的时代,人人都在《诗经》里呼吸,阡陌之上,手摇木铎的采诗官,收纳了那些苍古而悠远的片段。或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看到了,声音成为了历代人对于民间记忆的另类书写。【详情】
这是南昌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那个叫许逊的人,在1600年前南昌的一次水患中,铸造铁柱,用八条铁索将那条兴风作浪的蛟龙,锁进了一口深井之中。那口深井被称之为“锁蛟井”,纸本上记载了这个传说中的“锁蛟井”就在南昌老城区的某处。【详情】
七月初,他们在南昌市榕门路四宝堂,举行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品书法展。尽管策展人一再要求“搞点声势”,但三人却坚持不搞开幕式、婉拒好友花篮、不搞研讨会。 展览这10天,每天前来观展的书画藏家、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络绎不绝。许多外地区的书法爱好者【详情】
“海昏侯”依然在持续发酵,热度不减多少与他此前的帝王身份有关。这一重大考古事件,也填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不过,刘贺并非是入驻江西的帝王,要知道,他被贬江西之时,已不再是一朝天子,历史上,真正以帝王身份移驾江西的,是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详情】
余春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漆画漆艺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会员,美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南昌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UCLA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库布蒂洛市荣誉市民。【详情】
近日,欧洲杯、美洲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球迷来说,这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初夏。当所有人把目光聚集在欧洲和美洲足坛的时候,我们是否了解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足球记忆?本期《文化·大家》关注江西百年足球风云,解读一座城市足球岁月。【详情】
江西在历史是产生“进士”最多的省份,科举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渊源。那么,古代的江西人又是如何参加“高考”?其中又哪些鲜为人知的逸事?本期《文化·大家》我们全景式解读古代江西“高考”那些事儿。【详情】
《局事帖》乃江西历史文化名人曾巩的“千年遗珍”,是他写给一个叫“无党”的乡贤回信。全文虽然只有简短的124字,背后却暗藏人世“玄机”,流露出了曾巩坎坷人生片段与复杂多变的北宋迷局。【详情】
过去的千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一座山川能像庐山一样,匿藏了如此浩瀚的文明色彩。本期《文化·大家》通过人文视角,带你走近这座名山背后的如烟往事。【详情】
谷雨诗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于1962年倡议创办的,至今已跨越半个多世纪。是江西省文艺界和群众以吟诗的形式歌颂春天、赞美生活的一项传统文学活动。现如今,已成为江西独有的文化品牌。【详情】
旅行,在当下已是人们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古代有几场重要的出行活动也让世人熟知。而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徐霞客,他的旅行路线、他的笔记,更像是一场关乎自然、社会、文化、民生的综合科学考察。【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