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发音昌南,又译"陶瓷",即源自今日之景德镇。"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汉族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汉族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宋时全国名窑林立。江西景德镇窑就为当时的全国名窑之一,所产瓷器,销路广阔。据南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中国瓷器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番商不惜代价作青白瓷交易"。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在东南亚各市场受到欢迎、重视。此外,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也记载:"元朝远销瓷器,以景德镇瓷为主。"
元大都西北去,经宣德(今河北宣化)循木邻驿道抵达和宁,再向西北今蒙古察干乌拉东南、俄罗斯科切托夫、克孜尔、穿过西伯利亚南部进入欧洲。
元大都西行经宣德,抵大同,西过丰州(呼和浩特附近)、宁夏府路(银川),到甘州(张掖);南去过冀宁(太原)、晋宁(临汾)达奉元路(西安);自和宁西行或西南行分别到哈密、阿里麻里(霍城)。
以上两路与丝绸之路衔接,总汇于喀什,再西行至中亚、西亚各国。
景德镇-鄱阳湖-赣江(水路)-南昌-(水路)-江西万安-梅岭古道-广东南雄-北江(水路)-广东(官道)-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宁化(人工搬运)-清溪河-漳平(人工搬运)-九龙江(大路)-漳州或厦门-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长汀(人工搬运)-汀江(小船)-广东梅县大浦镇-潮州-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武平县下坎(人工搬运)-广东镇平(小船)-韩江(大船)-潮州-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铅山河口镇-衢州、金华-富春江-宁波